大洋洲自由行04:毛利文化和地热奇观

文/贝楠 2025年9月14日

 

我们从新西兰的奥克兰(Auckland)到罗托鲁阿(Rotorua)的一日游,还包括体验毛利(Maori)文化和去蒂普亚(Te Puia)观赏地热奇观。

蒂普亚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Te Puia Māori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位于新西兰北岛的罗托鲁瓦,是一个将毛利文化与地热奇观融合在一起的独特景点。

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一千多年前乘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远航而来的最早居民,他们把新西兰称作Aotearoa----长白云之乡。

新西兰约有85万毛利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是国家重要的原住民族群。毛利语(Te Reo Māori)与英语同为新西兰官方语言,许多地名都源自毛利语。新西兰国歌、官方典礼、体育赛事,常以毛利语或毛利仪式开场。

蒂普亚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1926年由新西兰政府和毛利部落共同创立,1963年正式建立为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成为展示与教育毛利文化的重要中心。

毛利木雕在毛利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被称为Whakairo。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毛利人记录历史、表达信仰及连接祖先的方式。

木雕并非写实,而是高度抽象与符号化。雕刻中的每个细节都承载寓意----姿势象征部落的地位,眼睛常镶贝壳,象征灵魂与神性。

常见的是人形雕刻----大眼睛、张嘴、伸舌头,表现力量、挑战或守护。

木雕通常由专门的雕刻师完成,他们在部落中地位崇高,被认为肩负传承祖先与神灵的使命。

编织在毛利文化中与木雕一样重要,被称为Raranga。它不仅是生活用品的制作技艺,更是一种承载祖先智慧、自然观和身份认同的艺术。毛利人相信,编织技巧最早来自女神 Hine-te-iwaiwa,她被视为编织、分娩与女性力量的守护者。

毛利人在编制时最常用的原料是新西兰亚麻以及棕榈类植物和羽毛等。传统上,编织技艺通过口传心授,由长辈女性传给年轻一代。如今,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设有专门的编织工坊,培养新一代工匠。

毛利会堂(Marae) 是毛利人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中心,既是一个神圣的集会场所,也是维系族群、家族和部落身份的核心。它由一片开阔的广场和一座雕刻精美的会议屋组成,会议屋象征着祖先的身体,屋顶是脊背,横梁是手臂,正门是心口。

毛利会堂用来进行欢迎仪式、葬礼、婚礼和重要庆典。这里又是文化与教育中心,年轻一代在这里学习部落的故事和价值观。会堂也是族群议事和解决矛盾的地方。会堂是毛利社区的心脏,既维系族人情感,又延续文化与精神生命。

我们在细雨中观看了一场欢迎仪式,亲眼目睹毛利人独特的迎宾仪式与歌舞表演。表演者多为赤裸上身,只穿着带有编织花纹或羽毛装饰的裙子,这不仅是为了展示健壮的体魄,更源自毛利文化对勇气与力量的崇尚。

视频:毛利迎宾仪式

 

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内设有一个奇异鸟保护中心(Kiwi Conservation Center),专门用于保护和展示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Kiwi),也称几维鸟或奇威鸟。

奇异鸟是一种不会飞的夜行性鸟类,身体圆滚,有着又细又长的嘴(喙),羽毛呈蓬松的绒毛状,几乎像哺乳动物的毛发。由于栖息地丧失、外来捕食者(如鼬鼠、猫、狗)的威胁,野生奇异鸟的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濒危动物。奇异鸟保护中心的设立,正是为了应对这一生态危机。

在奇异鸟保护中心,游客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黑暗环境展馆观察奇异鸟,因为这种鸟只在夜间活动。我们走进黑暗的展馆,看到了神奇的奇异鸟。只是馆内不允许拍照,留下一点遗憾。但是终于看到了一直想看的奇异鸟,也算圆了一个心愿。

 

在毛利艺术与工艺学院的园区里, 还能亲身体验新西兰最典型的地热奇观。这里位于罗托鲁瓦著名的 Te Whakarewarewa 地热谷,是新西兰北岛最壮观的地热区域之一。

进入地热保护区,到处喷发着蒸汽,烟雾蒙蒙,好像来到仙境。

这里可以看到大量翻滚的灰黑色泥浆池,泥浆不断咕嘟冒泡,散发硫磺气味。

这些泥浆在毛利传统中被认为具有疗愈和护肤功效,如今也被用于温泉疗养和美容产品。

在这里,可以看到南半球最大的活跃间歇泉,高度可达20–30米,有时甚至能连续喷发超过半小时。

这里的蒸汽、温泉和间歇泉,不仅是自然奇景,也是毛利人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利人而言,这片地热谷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祖先留下的神圣土地。

 

这次一日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罗托鲁瓦市区。这是一座以地热奇观与毛利文化闻名的城市。它常被称为“地热之都”,同时也是毛利人聚居的重要中心。

市区依偎在罗托鲁瓦湖(Lake Rotorua)畔。

导游让我们看湖面上,我看到一些黑点,以为是水鸟。导游说,那是黑天鹅。

啥?我立刻兴奋起来。仔细看,真是黑天鹅啊!

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黑天鹅!导游告诉我们,罗托鲁瓦湖不仅是新西兰北岛最美的火山湖之一,也是黑天鹅的重要栖息地。黑天鹅原本是澳大利亚的鸟类,但在19世纪被引入新西兰,如今在全国湖泊和湿地广泛分布。

可惜湖上风浪很大,光线又不对,没有拍出好照片。但是能看到这么多黑天鹅已经是心满意足。这真是一个大惊喜。

罗托鲁瓦最著名的地标是罗托鲁瓦博物馆旧址。它采用都铎风格设计,外观别致。可惜大部分建筑正在修缮。不过仅从小部分没有覆盖的建筑,可以看出这座历史建筑的风范。

地热奇观也延伸到市区本身。走在街道上,常能看到蒸汽从地面或水沟冒出,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气味,这是罗托鲁瓦独特的城市风貌。

市中心的政府花园(Government Gardens)里鲜花盛开。虽已入秋,却还有春天的灿烂。

远处,可以看到遍布山丘与牧场的牛群。这是在新西兰最常见的景观。

出了罗托鲁瓦市区,公路两侧便是一片开阔的牧场与田园,初秋的色彩已悄然显现,景致舒展而怡人。伴随着这份宁静,我们的一日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美篇上看,可以欣赏短视频。美篇链接:https://www.meipian.cn/5g7b3rhb?share_depth=1

 

<< 上集:大洋洲自由行03:新西兰怀奥塔普地热公园
下集:大洋洲自由行05:霍比屯的电影奇遇 >>
游记从头看:大洋洲自由行01:从不顺开始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