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逊河画派 印象派和现实主义

哈德逊河画派 印象派和现实主义

--2025旧金山的小日子系列119,de Young Museum 8

杭州阿立

2025年9月18日

书接上集:

真实与理想的镀金时代 错视静物画》:

https://overseaswindow.com/home/nodebody/39638/1592

The Hudson River School哈德逊河画派):

哈德逊河画派并非真是画派,而是一群艺术家,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独立于欧洲的美国风景画传统(American landscape painting tradition)。尽管哈德逊河画派的艺术家们怀揣着民族主义的动机(nationalist motivations),但他们深受欧洲美学理念(European aesthetic concepts)的影响,例如崇高(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美丽(和谐宜人的自然)、如画(人为雕琢的自然)以及联想(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1825年,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沿哈德逊河溯流而上,前往卡茨基尔山脉(Catskill Mountains)进行写生(sketching tour),这通常被认为是哈德逊河画派的开端。纽约市是该画派的地理中心,也被称为“本土画派”、“美国画派”或“纽约画派”(“native”, “American”,or “New York” school)。尽管这些艺术家在欧洲游历和创作,但他们偏爱的题材包括哈德逊河流域、卡茨基尔山脉、阿迪朗达克山脉(Adirondack Mountains)、怀特山脉(White Mountains)以及新英格兰沿海地区(coastal New England)。

托马斯·科尔将美国风景描绘成一个新世界的伊甸园(New World Eden),既代表着上帝的创造,也代表着国家在“荒野”(wilderness)定居的命运。弗雷德里克·E·丘奇(Frederic E. Church)试图通过在大型风景画中融合艺术与科学来唤起宇宙真理(cosmic truths)。马丁·约翰逊·赫德(Martin Johnson Heade)和桑福德·罗宾逊·吉福德(Sanford Robinson Gifford)创作了光线充足的风景画,唤起了一种精神存在(spiritual presence)。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的全景风景画颂扬了美国西部的壮丽(grandeur)及其适宜定居的条件。

哈德逊河画派风格的衰落源于内战,这场战争永久地改变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及其备受争议的风景的看法;源于欧洲艺术在美国评论家和收藏家中日益流行的趋势;源于美国自认为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得以实现,即在整个大陆定居(settle the entire continent),这一成就削弱了美国风景画的修辞共鸣(rhetorical resonance)。

展厅作品来一组(不翻译、不加注):

去下一个展厅的过道中间可看到楼下的户外雕塑园。

遥看雕塑园:

雕塑园在一楼的咖啡馆外面。我们看好展览后再去咖啡馆,看雕塑。

接着去下一个展厅。

Impressionism and Realism印象派与现实主义):

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Chicago World's Fair)为1894年旧金山加州仲冬国际博览会(California Midwinter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提供了范本,笛杨美术馆(de Young museum)正是在这次博览会上成立的。世界博览会在昔日的边疆城市举办,象征着美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城市强国,其帝国主义和殖民野心也日益增长(growing imperial and colonial ambitions)。

十九世纪末,许多美国艺术家在欧洲艺术之都学习或生活,在那里他们学习新的技法,拥抱欧洲的文化理念,并从新的主题中汲取灵感。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进行国际旅行和学习。

受法国前辈的启发,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等美国印象派画家(American Impressionists)也开始在户外创作,捕捉光线、色彩和运动的转瞬即逝的效果(ephemeral effects)。他们拥抱理想化的现代生活,经常描绘富裕的有闲阶级(wealthy leisure class),他们有能力享受户外生活。他们的肖像画和风俗画(genre paintings)往往强调传统的性别角色,将女性描绘成妻子、母亲或欲望的对象。相比之下,许多现实主义艺术家描绘的是城市场景,颇具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就鼓励他的同行“描绘纽约的日常生活”。这群后来被称为“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因其对工人阶级题材的关注而受到批评。尽管当时一些艺术家因描绘移民和工人阶级群体而被认为是激进的(radical),但如今,他们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此类描绘中权力动态不平衡(uneven power dynamics)的质疑。他们的城市生活观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艺术家(social-realist artists)中被复兴,并被赋予了更强烈的政治立场。

阿立一如既往的逍遥派,政治不提也罢。

展厅作品来一组(坚持不翻译、不加注):

去下一个展厅。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工艺美术运动 360度观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