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
文 飘尘永魂
接到诗坛主编白墨先生给诗友的电子邮件通知,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为诗坛最后一期。二零一三年起华侨新报的诗坛将关闭。从一九九
九年十一月六日加拿大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在蒙特利尔成立,每周在
华侨新报开设诗坛,严格遵守平水韵部,格律诗坚持一韵到底。十三年
来共刊登一万七千余首诗词,创下了在海外弘扬古典诗词的一项纪录和
奇迹。诗坛的诗友来自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
地。诗坛无疑也是蒙特利尔中文报纸的一个特色。不论华侨新报出于何
种考虑而停办诗坛,对于华侨新报十三年对诗坛的支持都是值得赞誉的。
三年前我经紫云介绍开始加入诗会,有幸结识在蒙特利尔的众多年长的
诗友,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使大家聚集在一起,诗友们笔耕不缀。在这期
间紫云和白墨先生给予了我诸多的指教。我想这是我个人在近体诗学习
中特别需要感恩的。使我从对近体诗一窍不通到走进了一点。我们都热
爱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诗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尤其在
艰难的环境中和漫漫寒夜里,诗带给我们希望,梦想和温暖。诗是美丽
云水间的天使。诗寒冬里温暖的阳光,诗是炎热中的清凉,诗是荒漠中
的甘泉,诗是飞越苦难的翅膀。
很多的诗友都是业余爱好,平时也是要为生活奔波忙碌的。近体诗如何
在北美继续不断地传承,让年轻一代的华人如同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热爱
近体诗确实是不容易的事,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如何让近体诗能吸引更
多西人的喜爱如同中国的古典音乐一般,这是否是一个梦呢?
这次诗坛停办对于诗词研究会来说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是否能转化为
一种机遇呢?近体诗如何能走入移民的孩子们心中呢?华裔移民在教育
孩子上是不遗余力的,周末孩子都忙着学钢琴,画画,中文。如何能让
近体诗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在这些海外的华人后代中继续发扬光大呢?
这是值得每一个华人移民加以讨论的话题。
蒙特利尔除华侨新报外,还有路比华讯,蒙城华人报,七天,新家园,
北美经济导报等多家周报。不知其中是否会有报刊愿意为诗坛这一特色
的继续存在提供一片空间呢?愿诗带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夜。
无论诗坛的结局如何,诗都将是可以陪伴我一生的亲人和情人。
| 雨林 (2012-11-28 03:34:02) |
|
飘尘,刚刚在那边看到若霓的留言,又读到你这篇文章,真是无比感叹。 我们凡俗之人,日日要为稻粱谋,无奈。 但是,诗词是我心灵的润滑剂,真如木桐在那边所说,“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顶峰”。相信喜欢的人一定不会减少。 |
| 阿朵 (2012-11-28 04:13:12) |
|
真的挺遗憾的。 飘尘,理解你,诗歌是你的亲人和情人。虽然我不会写诗,但很尊敬诗人们,让我们共同珍惜它! |
| 予微 (2012-11-28 06:01:13) |
|
下班,饭后上文轩,看诗文影画,是劳累一天后的静修享受! 今天,很是遗憾,看到飘尘兄的这篇和在【冷夜】的跟帖,心中开始难过。 自从来文轩,就被飘尘,梦娜,今又是,听雨潇潇,玄峰,木桐等等等等诗文吸引,常反复吟诵兄姐的佳句;最近看到两位新诗人到来,诗意盎然,脑力激荡,飘尘兄诗兴大发,好诗不断,让我们有福欣赏,真为文轩高兴。只是自知水平有限,所以不敢乱评。 可惜梦娜姐刚好在国内忙着呢,最近没见她的诗文;梦娜在这里发表的现代诗较多,可我以前读过她的古典律诗,惊鸿一瞥,立觉底蕴深厚,音韵悠扬而意境广远!非常佩服。 木桐兄说:“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顶峰”,一般人修为不够,确实写不出来。可美好的事物,大家都会得欣赏的。 一时感慨,胡言乱语了。请各位海涵。 |
| 木桐白云 (2012-11-28 08:02:53) |
|
只要心中还有向往就不会断了诗歌的路,近体诗的难度很大,想推广很困难,但延续是没问题的。 |
| 飘尘永魂 (2012-11-29 22:09:05) |
|
木兄所说的都是事实,时代环境不一样了。谢谢! |
| 飘尘永魂 (2012-11-29 22:10:18) |
|
谢谢阿朵的理解。挺羡慕王维写完最后一首诗,飘然而去。 |
| 飘尘永魂 (2012-11-29 22:12:59) |
|
谢谢雨林,诗歌会陪伴人的一生。 |
| 飘尘永魂 (2012-11-29 22:17:06) |
|
谢谢予微一直以来的支持,我很欣赏非马关于诗的观点。一首诗是可以演出的。不同人在读同一首诗时可以依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进行演绎而产生共鸣。 |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11-30 18:20:50) |
|
飘尘兄之对于诗的确使我感慨啊!学习,谢谢了! |
| 飘尘永魂 (2012-12-01 03:43:03) |
|
圆老过奖了,我一直是孩子学字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