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巴尔干15:波黑—瓦尔特保卫的萨拉热窝

文/贝楠 2022年9月30日

 

6月15日黄昏时分,我们终于见到了真实的萨拉热窝(Sarajevo),而不是只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看到的画面。

我们的旅馆在老城附近。出旅馆不远,看到的就是这个景象。

这倒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也想不到,作为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竟是这样一个小城模样。

导游讲话了,萨拉热窝的人口只有34万多。整个波黑也才不过320多万人,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城市。

我们的导游只有罗马尼亚的导游执照,在别的国家是不允许他导游的。所以出了罗马尼亚之后,他只是带我们逛,不做任何讲解。

而在萨拉热窝,旅行社安排了一个当地导游女。

在旅馆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跟着导游女老城步行游。

出旅馆不到10分钟,就来到老城入口的小广场。好多的人啊!导游女停下来告诉我们,这就是Baščaršij -- 萨拉热窝的老城区,是这个城市的历史核心。而我最先看到的是这一对双胞胎姐妹 –- 好可爱哦!

这是一个奥斯曼风格的木制喷泉 -- 塞比利喷泉(Sebilj fountain),建于1753年。它是萨拉热窝著名的地标。

导游女告诉我们,喷泉的水很干净,可以饮用,所以一定要尝尝。传说,喝了这个喷泉的水,以后还会再回到这里来。

我们没喝喷泉的水,却在第二天清晨回到了这里。不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却看见了更多的鸽子。王大明白特意带了面包,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鸽子们吃饱。

导游女带着我们在窄窄的巷道里穿行,两边都是铁器、铜器店铺。此情此景似曾相识。王大明白突然说,唉,这不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铁匠铺那条街嘛!

正说着呢,就看到了熟悉的中国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铁匠铺的拍摄场景。现在的老板是影片中老板的儿子。2018.06.22. 欢迎中国朋友。”落款是,”保卫过瓦尔特的铜匠铺“。

我们都兴奋起来。这位老板就是影片中铁匠的儿子。

驴友还在此买了纪念品,老板亲自完成最后工序。

不过我一直纳闷儿,这铁匠的儿子是不是太年轻了,说是孙子还差不多。

从网上翻出电影再看时,特别注意了一下,铁匠铺里每个人的镜头只有不到1秒钟,根本不知道是哪个铁匠。不过这铺面在一个德国军官背后的镜头倒是很长。70多年了,这铺子还在,就很不容易了。

导游女见我们都很兴奋,就知道我们在谈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这可能是所有的中国游客到这里来的原因。她问,你们都知道《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Walter Defends Sarajevo)这部电影吧?

当然了!王大明白答。你能带我们去看电影里的景点吗?他马上问。

当然了!导游女答,跟我走。

来到坐落在米里雅茨河(Miljacka River)河畔的萨拉热窝市政厅(Sarajevo City Hall)。这是萨拉热窝的一个地标建筑。

看,导游女指着市政厅后面的山坡说,那座宫殿是二战时德军的兵营。电影里许多俯瞰城区的镜头,都是在那里拍摄的。

王大明白立刻说出了电影里的台词,“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可是,并不平静。”“该是让它平静的时候了。”

当然他是用中文说的,翻译到英文,他还得想一会儿。可还没等到他用英文说出,导游女已经用英文说出了这两句台词。

没想到这导游女也记得电影中的句子。这下可遇到知音啦!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王大明白又来了一句。然后问导游女,影片的结尾。。。

还没等他用英文说完,导游女就说,对!那个城堡就是影片结尾德军沃尔纳特上校说这句话的地方。

这导游女可真了不得。后来知道,好多中国游客到萨拉热窝都会问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有人还专门寻找影片拍摄地。甚至有的人到巴尔干旅游的目的,就是要看看瓦尔特战斗过的地方。可见这个电影的影响之深之大。这里的导游们也当然会投其所好了。

又来到加齐哈斯维贝清真寺(Gazi Husrev-bey Mosque)。这是影片的一个重要取景地。

影片中钟表店老板佯装和瓦尔特接头,来到这里,将假情报员打死,自己也被早已埋伏下的德军打死在清真寺院中。

瓦尔特和他的伙伴们在清真寺里和德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枪战。瓦尔特就是在这个高高的塔楼里朝下射击,然后用绳索溜下塔楼逃脱的。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真实场景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场景依然存在。

 

萨拉热窝不仅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为中国人民所熟悉,还因为这座桥闻名于世。

这是拉丁桥(Latin Bridge)。1914年6月28日,在桥的北端,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枪杀了奥匈帝国王位推定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大公,从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桥头的街上陈列着一辆敞篷车,说是当时斐迪南大公就是在这个车上被枪杀的。也可以说,这就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辆车。

传说这是一辆被诅咒的汽车。它在暗杀发生后的12年内拥有15位不同的车主,因这辆车发生了各种事故,导致13人死亡。可怕吧?

其实这只是一部仿造车。真正的当时斐迪南大公乘坐的敞篷车现在陈列在维也纳的军事历史博物馆。

桥头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记述了1914年的事件。

 

萨拉热窝城里有一处被波黑国家纪念碑保护委员会宣布为国家纪念碑的考古遗址Tašlihan。

Tašlihan是一个商队旅馆,建于16世纪。当时萨拉热窝是最大的贸易城市之一。Tašlihan是当时这个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旅馆。现在,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提醒着人们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

萨拉热窝的老城在15世纪后期就存在了。我们走过的铁匠铺那条街,就是这个城市最古老的街Kazandziluk街。

在萨拉热窝著名的步行街Ferhadija的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路标,一面指着东方,一面指着西方,并有英文标明“萨拉热窝多种文化相遇”。

导游女说,从这里往东看,是我们走过的老城区Baščaršij,那里的所有建筑都有东方文化的因素。

从这里往西看,你会看到在奥匈帝国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主义、哥特式复兴和新拜占庭等欧洲风格。

我注意到了那悬挂着美国国旗,有自由女神像的建筑。

街道的尽头是萨拉热窝的地标圣心大教堂(Sacred Heart Cathedral)。

圣心大教堂建于1889年,采用新哥特式风格。匈牙利建筑师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汲取灵感,建造了这个美丽的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大教堂门上方的设计是萨拉热窝州旗和印章的一部分,罗马式塔楼则出现在萨拉热窝的徽章上。

离圣心大教堂不远的另一座美丽的教堂是圣母圣诞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of the Theotokos)。它是萨拉热窝最大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也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教堂之一。

教堂外,一帮人在街边下棋。

我们在这里驻足很久。望着这温馨的场面,不由得想起了导游女提到的波黑战争。

生活在波黑的斯拉夫人主要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分别信奉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民族在历史上历来不和。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宣布独立,引发了持续近4年的波黑战争(也叫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4月到1995年12月,波黑的塞族、克族和穆斯林,三个民族相互敌对,大打出手,互相残杀。

萨拉热窝作为主战场之一,被围困了三年。许多人被饿死。拍摄了著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导演,在1992年活活饿死在这个城市。他是一个穆斯林。

更多的人被打死。整个战争中有28万军民丧失生命,200多万人成为难民。而当时整个波黑境内,也只有450万人口。

这是二战以后欧洲最惨烈的内战。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保卫下来的萨拉热窝会再一次经历这样残酷的战争。

又想起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故事。那时候,萨拉热窝的人民,不管是哪个民族,齐心合力,不惜牺牲生命支持游击队,共同抗击德国侵略者。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祖辈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的萨拉热窝会在他们之间的相互残杀中毁坏。

导游女告诉我们,现在波黑有三个总统,一名波斯尼亚人、一名塞尔维亚人和一名克罗地亚人。这三大民族的代表轮流担任主席,每8个月轮换一次。

啥?三个总统?王大明白不明白了。直到现在,他还在唠叨,这三个总统可怎么干啊!(他操心的事儿也太多了吧。)

老太心中再次长叹,每个国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也许,这三个总统的制度能使波黑拥有长久的和平。

第二天清晨,我们再次漫步来到了老城。在晴朗的天空下,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乘着缆车上山游览。

街道上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们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谁也不会愿意再经历30年前的那场战争。

看着这令人垂涎的甜食,心里默默为萨拉热窝祝福。祝愿这里的三个民族和和睦睦。祝愿所有的人的生活都像这甜食一样甜甜蜜蜜。

 

<< 上集:过客巴尔干14:波黑—莫斯塔尔
下集:过客巴尔干16: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的世界遗产 >>